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进,也带来了相关产产业的发展,咨询产业现在就已经将光伏产业的业务细分到可以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站提供详细成本与盈利模型机选的程度,具体有多先进呢?只要输入了相关的资源数据,就可以知道终能够收获多少兆瓦的电力,这可真的是一个好模型,让小编带你来看一下吧。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发布了一份新的研究报告,通过建立一个生产成本模型对槽式和塔式技术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日前对此报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报告的一些研究结论,CSPPLAZA转载以作参考: ” 光热电站的设计主要考虑太阳能集热场与发电机额定容量的比例(SM)和储能时间长度。增加储能容量可以降低单位度电成本,主要原因是增加储热可减少集热资源的损失。

但是,优化光热发电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经济性,还需考虑光热电站提供给电力系统的能源和容量的价值。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采取传统的规划工具分析了槽式和塔式光热发电不同配置下的模拟结果。 综合来看,带储能的槽式光热电站较类似的塔式光热电站发电成本更高,主要原因是槽式电站的出力季节变化更大,热损失更大,热效率更低。如果根据干冷塔式太阳能发电和槽式太阳能发电的度电系统价值衡量,两种发电方式价值相当。
研究分析了不同的SM和不同的储能容量。结果显示,在电厂额定容量较高的情况下,较低SM的光热电站系统边际价值大,主要得益于储能系统能够避免收集到的能源浪费。然而,对于不同的SM而言,储能时长为6~9小时度电价值变化较小;长于9小时度电价值开始降低。较小SM的光热电站更利于应对高的负荷,适合承担尖峰负荷;较大SM的光热电站,可以在更长时间内平稳出力,适合承担基荷。较小SM的光热电站容量价值更大。容量是光热电站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合理地调度和预测太阳能资源,光热电站可产生类似传统火电站的容量价值。
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向更深入发展的可能,对于光伏电厂的成本核算,也简单到了只需要输入投入值,就能核算出具体产出值的程度,这样就使得太阳能光伏电厂建厂风险大大减少了。